1、仲裁后能否起诉离婚
仲裁和离婚诉讼是两码事。仲裁常用于平等主体间的合同及财产权益纠纷,婚姻纠纷不在其受理范畴。
离婚纠纷只能靠协议或诉讼解决。若已仲裁且事情与离婚无关,不影响当事人提起离婚诉讼。
想解除婚姻关系,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会依法审理夫妻感情、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并判决。可见,仲裁后能起诉离婚。
2、仲裁后起诉离婚在法律上是不是可行
仲裁后起诉离婚是不可行的。仲裁主要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而离婚纠纷涉及身份关系,并不是仲裁的受理范围。
国内《仲裁法》明确规定,婚姻、收留、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可以仲裁。也就是说,当事人不可以通过仲裁来处置离婚问题,也就没有“仲裁后起诉离婚”这样的情况。
若想解除婚姻关系,可通过两种合法渠道:一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二是一方需要离婚的,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3、仲裁后起诉离婚在法律上有无限制
仲裁和离婚纠纷并无关联,仲裁主要用于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离婚纠纷不适用仲裁。
在法律上,起诉离婚一般无特别限制,但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能提出离婚;不过,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觉得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除此之外,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新状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而被告起诉离婚则不受此限制。
当探讨仲裁后能否离婚这个问题时,其实还有有关联的要紧点值得关注。仲裁总是处置的是一些财产等方面的纠纷,在仲裁后决定离婚,财产分割的最后落实就成了重点。仲裁结果中涉及的财产分配策略怎么样在离婚程序里实行,这其中或许会存在很多细节需要处置。除此之外,若有子女,抚养权的归属也需要依据双方在仲裁后的实质状况重新考量。假如你对仲裁后离婚过程中的财产实行、抚养权争夺等问题还有疑问,不要让困惑困扰自己。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