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还算逃逸吗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确实还算逃逸,有关规定具体如下:
1.逃逸行为的概念是,肇事者在导致紧急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驾驶或丢弃涉事机动车辆逃离现场。这一行为的核心在于逃避法律责任,与之后是不是自首无关。
2.自首,即犯罪将来自动投案,如实供述我们的罪行,虽然能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并不可以改变先前逃逸的事实。
3.自首是对后续行为的一定,而逃逸是对先前行为的定性,两者并不矛盾。
因此,即便肇事者在逃逸后选择自首,也依旧会被认定为逃逸,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依据有关规定,导致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交通管理部门将吊销其汽车驾照,且终生不能重新获得。
2、交通肇事逃逸后怎么样赔偿?
交通肇事逃逸后的赔偿问题,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当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时,第一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若保险赔偿不足,则根据以下规定进行赔偿:
1.机动车辆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若双方都有过错,则根据各自过错的比率分担责任。
2.机动车辆与非驾驶员、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若非驾驶员、行人没过错,则由机动车辆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若有证据证明非驾驶员、行人有过错,则依据过错程度适合减轻机动车辆一方的赔偿责任;
若机动车辆一方没过错,也需承担低于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找法网提醒你,若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驾驶员、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辆导致的,机动车辆一方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什么情形不是交通肇事逃逸?
在交通事故处置中,以下情形不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并达成共识,留下真实名字、联系方法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双方已达成共识,且留下了联系方法,因此不构成逃逸。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准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汽车和伤者地方后开车驶离现场并准时报案的。这种紧急状况下为了抢救伤者而离开现场的行为,也不被视为逃逸。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备伤者医疗成本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赞同,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这样的情况下,离开是为了筹备医疗成本,且得到了伤者或其家属的赞同,因此不构成逃逸。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缘由离开现场,未能准时报案的。因为受伤需要救治,这种离开现场的行为也不被视为逃逸。
5.交通事故当事人开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了解或不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不了解或不可以发现事故的发生,因此不构成故意逃逸。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遭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准时报案的。这种为了保护自己人身安全而离开现场的行为,同样不被视为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