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下了将来多长时间实行
判决书下来后,其实行时间依据判决的审级而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对于一审判决书,当判决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15天后即生效,随后进入实行程序。这意味着,在判决书送达满15天,且双方未提起上诉或上诉被驳回后,判决书即拥有法律效力,可开始实行。
2.对于二审判决,其实行程序则一般在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立即启动,不需要等待额外的期限。
3.申请实行判决并不是无期限,而是存在肯定的有效期。依据《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
申请实行的期间一般为二年,这一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1日起计算。
若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则每次履行的最后1日成为相应期限的起点。
若法律文书未明确指定履行期间,则生效之日即成为计算期限的基准点。
2、判决书实行期限怎么样计算
找法网提醒,判决书实行期限的计算,需严格遵循法律的有关规定。
1.申请实行时效的暂停、中断,适使用方法律有关诉讼时效暂停、中断的规定。
在实行期限内,若因法定事由致使没办法实行,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原因,或当事人主动提出暂停实行申请,并经法院裁定赞同,则实行时效可以暂停计算。
若实行时效因当事人倡导权利、提起诉讼等法定事由而中断,则中断后的时效需重新计算。
2.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强制实行的期限依据当事人的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
若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个人,则申请期限为一年。
若双方均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则申请期限为六个月。
这一期限同样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1日起计算,若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则每次履行的最后1日成为相应申请期限的起点。
强制实行时找不到人如何解决
在申请强制实行过程中,若找不到被实行人,法院可采取一系列手段以确保判决的实行。
1.法院可以向被实行人送达实行公告书,若被实行人下落不明或没办法找到,法院可以公告送达实行公告。公告送达是一种法定的送达方法,通过公开途径发布实行公告,以确保被实行人的知情权。
2.若被实行人逾期仍不履行法院判决,法院有权依法采取一系列强制手段,包含查封、扣押、冻结被实行人的财产,甚至处分被实行人的财产以清偿债务。
3.若被实行人无财产可供实行,法院还可以采取限制高消费、加入失信被实行人名单等手段,以促进被实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4.在实行过程中,若因被实行人下落不明或财产很难查找等缘由致使实行没办法继续,法院可以裁定暂停实行。
这并不意味着判决的失效,而是等待后续发现被实行人或被实行人的财产后再恢复实行。同时,法院还可以委托外地法院代为实行,以确保判决在国内得到有效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