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的三忌 三化和三要
www.bs869.com 2025-07-04 劳动纠纷
《工伤保险条例》自去年1日推行已来,到今天已一周年。在推行中,各地在参保、劳动能力鉴别、待遇支付等每个不同环节遇见了不一样的问题和困惑。要认识和把握不同环节的问题。在参加环节,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解除这类思想束缚,在工伤保险参加方面就非常难获得实质性的成效。具体来讲,就是应当“三忌”:一忌“选择性参保”。要逐步做到应保尽保,对各用人单位不可以挑肥拣瘦。尤其是对当地一些工伤风险大、职业病风险紧急的企业,不可以排斥在工伤保险以外。实践证明,工伤保险中的不少争议和矛盾只有参保了才能解决。没参保,矛盾直接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争议势必会不少。参保了,矛盾由工伤保险统筹基金来分散和解决,风险自然小多了。工伤保险本身的意义也就在这里。只有参保了,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才能降到最低,只有参保了,职工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二忌“捆绑式参保”。工伤保险是最受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欢迎的险种,费率不高,用途发挥不小。一些地方为了促进其他险种的参保,规定不参加其他保险就不可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是要强制性地都参加,但日常毕竟存在如此那样的一些具体状况。对于农民工如此的特殊群体,在所有险种不可以一下子全部参加的状况下,应该从实质出发允许先参加一些险种。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刚刚下发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文件中专门讲了“对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先行办理工伤保险的,各地经办机构应予办理”。三忌“非整体参保”。对用人单位必须要强调整体全员参保,不允许用人单位尤其是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中只有一部分人参保,有一部分人没参保,然后哪个出工伤就说哪个参保了。所以,必须要强调整体全员参保,而且要报送参保职员花名册,实行参保实名制。在劳动能力鉴别环节,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些省市劳动能力鉴别工作与行政工作不分,鉴别程序不规范,职员素质有待提升。劳动能力鉴别结论与工伤待遇直接有关,为保证鉴别结论的客观公正,在劳动能力鉴别问题上,各地务必要做到“三化”:鉴别程序规范化。程序化是法制化的基本首要条件,也是依法行政的基本需要。鉴别程序规范化就是要严格履行鉴别工作的程序和时限需要,每一个程序都要有相应的规范,通过程序规范、过程规范,保证鉴别的过程实事求是。鉴别职员专业化。专业化是提升准确度的势必需要。在劳动能力鉴别问题上,需要充分发挥专家有哪些用途,使鉴别结论真的成为不可诉的技术性结论。从事劳动能力鉴别的职员,必须要是特定范围的医疗专家,要具备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要同意适合程度的培训,以学会劳动能力鉴别的有关常识,提升鉴别职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鉴别依据标准化。劳动能力鉴别的结论必须要是客观的、惟一的,而要做到鉴别结论客观、惟一的一个要紧首要条件就是鉴别依据的规范化。劳动能力鉴别标准是决定工伤职工享受哪种待遇的依据,要严格拟定并切实实行这一标准,保证鉴别结论的技术含量,保证鉴别结论的客观公正,经得起检验。在待遇支付环节,一些地方存在待遇支付不到位的状况,也有的地方存在医疗和康复服务管理不严格的状况。从待遇支付管理的实质出发,目前特别要做到“三要”:一要便民,就是要便捷工伤职工或遗属享受待遇。对长期待遇的领取,要尽量达成社会化。要针对特殊群体,如对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在一级至四级伤残长期待遇的支付上,可试行一次支付和长期支付两种方法供农民工选择。在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上,必须要求真务实,从实质出发做好各项服务,真的体现人文关怀,体现“情为民所系”。二要确保,就是对工伤职工的待遇支付要充分。工伤保险有一个非常不错的机制,那就是“以支定收,收入支出平衡”。对工伤保险来讲,基金平衡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重点是要做好管理和服务。只须基金管理是严格的,没挪作他用,那样支出是多少就是多少,总的费率也不会高到哪儿去。假如从实质出发,费率确实要高中一年级点,那就实事求是,提升一点。重点是《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职工的各项待遇要充分保证。三要严格,就是既要充分保证治疗和康复的需要,又要有严格的规范和尺度。对工伤职工合理范围内的治疗和康复,大家务必要保证,但对一些工伤治疗以外的非必须的支出,大家也要坚决把住,防止“吃工伤”,防止一个工伤患者住进去,就成了医疗或康复机构的“信用卡”,要通过打造工伤职工医疗台账等方法,加大对医疗康复行为的管理。
Tags: